——訪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 楊挺
化工園區作為化工產業集聚發展的核心載體,其規范與否直接關系到化工產業的安全底色、綠色成色與發展動能。近日,工信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重磅文件——《關于推進化工園區規范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為化工園區的未來發展畫出清晰路線圖:既要把規范化建設和認定管理抓得緊而又緊,通過評價與改造持續“提質塑形”,更要推動園區從“規范達標”向“高質量領跑”跨越。
進入新階段,面對化工園區規范建設新要求,如何夯實發展之基?面對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要求,如何做好分級評價?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下稱園區委)秘書長、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楊挺。
記者:《通知》提出,將對已認定化工園區開展復核,目標是持續做好化工園區規范化建設和認定管理。目前化工園區規范化發展情況如何?
楊挺:化工園區是化工行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在促進上下游協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化工行業發展的“主戰場”。自《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和認定管理辦法(試行)》(下稱《管理辦法》)印發以來,各地積極推進化工園區認定工作。園區委作為技術支持單位,參與了政策前期研究工作,并為全國、各省級化工園區認定、復核提供了培訓指導、現場核查等專家服務。根據我們所做的全國性調研統計,截至2025年6月底,由各省公布的已認定化工園區數量為723家,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71家,化工園區的規模效益、集聚效益進一步顯現。全國工業產值超過千億元的超大型園區已有21家、500億~1000億元的大型園區52家。
自化工園區認定工作開展以來,全國化工園區規范化建設水平顯著提高,安全環境風險顯著降低,發展質量明顯提升。此次《通知》涉及兩個層面:一是對各省級出臺的化工園區認定管理實施細則進行復核;二是對已認定化工園區進行復核并加快化工園區問題整改。
對于化工園區的認定工作,早在《管理辦法》出臺前,江蘇、山東等省份就已開展了相關工作。隨著政策、標準不斷完善,省級細則需要更新,《通知》要求非常明確,就是要通過復核,使省級細則達到《管理辦法》的要求,避免缺項漏項等問題。
在園區復核層面,工信部等部門早在2023年便展開了“回頭看”現場核查工作,對已認定的化工園區對照《管理辦法》進行現場核查,園區委作為技術單位,也為現場核查提供了技術支持。
此次《通知》還對整改提出了明確要求。這些要求是國家為持續做好化工園區規范化建設和認定管理工作,推動化工園區進一步規范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關系到園區未來發展的重要工作。
記者:《通知》提出要開展化工園區評價及改造,化工園區應如何實施?
楊挺:根據《“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化工園區產值占行業總產值70%以上。化工園區發展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直接關系到行業發展的水平。盡管認定工作開展以來,全國化工園區的規范建設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但目前全國一半以上的化工園區產值不足100億元,在公用工程、智慧建設等方面有較大的提升空間。2024年底,在工信部委托下,由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等單位編制的《化工園區競爭力評價導則》(HG/T 6312-2024)、《化工園區智慧化評價導則》(HG/T 6313-2024)(下稱“兩個導則”)已正式發布,為化工園區評價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
此次《通知》要求,各省要組織已認定的化工園區對照“兩個導則”,開展競爭力、智慧化分級評價。此次對全國化工園區進行評價,有助于摸清全國化工園區發展水平,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和改造提升辦法,推動化工園區由規范建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受工信部委托,園區委與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目前已經搭建了化工園區競爭力、智慧化評價系統。化工園區可進入評價系統,對照“兩個導則”要求,在系統內按照分項指標進行數據和信息填報。系統將自動生成包括評分評級、問題清單、提升建議等內容在內的報告,供化工園區改造提升使用。
為保障改造提升工作順利進行,《通知》在省級層面上、政策支持層面上提出了很多具體舉措,為這項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這些保障措施的提出,對于化工園區評價、提升改造起到了促進作用,可大大增強園區的主動性,為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促進作用。
記者:圍繞《通知》要求,園區委在推進化工園區規范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將開展哪些工作?
楊挺:《通知》的出臺,對于促進全國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未來一段時期化工園區的工作重點之一。園區委將貫徹落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部署,秉持到位服務+專業素養的“店小二”精神,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技術、專業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以下工作,為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做好服務。
一是強化服務指導工作。園區委和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作為標準研制單位和評價系統的開發單位,要持續完善化工園區競爭力、智慧化評價系統,并做好標準宣貫和評價系統應用培訓工作,供全國化工園區自行開展線上分級評價。為讓化工園區更好地理解“兩個導則”,了解評價系統使用辦法,園區委已經先后在江蘇等地組織了相關培訓。接下來,園區委將以區域或省為單位,聯合各省級化工園區相關主管部門進行“兩個導則”的標準解讀、評價系統使用培訓等工作,力爭覆蓋到每個化工園區,以提高各化工園區自評價的準確性,更好地發揮評價系統的作用。
二是做好公共服務工作。園區委將組織專家對完成自評價的園區提供專家復核、問題診斷、改進咨詢建議等服務,切實提高評價工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為化工園區提出切實可靠的提升改進方案。同時通過評價工作,研究全國化工園區競爭力和智慧化建設中的痛點難點,針對性地研究、制訂解決方案,為全國化工園區提升改造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三是繼續健全標準體系,強化行業引領作用。園區委將持續完善化工園區建設和智慧化標準體系,系統梳理支撐化工園區規范建設及高質量發展的標準研制需求,圍繞綠色低碳、智慧化建設、公用工程研究可立項的新標準計劃,制定一批填補空白、引領發展的高水平標準,同時適時啟動《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指南》等已有標準的修訂工作,強化“兩個導則”等現有標準的推廣應用。
四是繼續加強技術支撐和經驗分享。園區委將聚焦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需求,總結化工園區在產業耦合、科技創新、智慧化建設等方面的典型經驗做法,組織發布一批有競爭力的化工園區(三級)和智慧化工園區(智慧級)建設的優秀案例研究報告,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經驗交流,向全國化工園區傳播分享。同時,匯總在全國化工園區智慧化建設過程中,在各園區已經具體應用的成熟穩定、適用性強的各類技術,經專家遴選,每年發布《智慧化工園區適用技術匯編》,為化工園區智慧化建設提供助力。
五是加強頂層設計,引導全國化工園區建設管理向“六個一體化”發展。調研發現,很多園區特別是中小型園區在建設中存在頂層規劃設計系統性不足、重硬件建設輕應用管理等問題,影響了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接下來,園區委將通過標準制訂與宣貫、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定期開展培訓、提供針對性咨詢服務、組織行業性交流活動等方式,引導全國化工園區按照“六個一體化”的理念建設發展,為化工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近日,工信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化工園區規范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為化工園區發展劃定了“規范紅線”與“質量高線”。
內蒙古通遼市查明煤炭儲量110億噸、天然堿儲量約20.77億噸、石鹽礦資源量15.6億噸、年產優質玉米80億千克以上……豐富的資源為通遼市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提供了原材料和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