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津到南京,再輾轉至長沙、漢口、株洲等地,最后西遷至四川,永利堿廠(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的創始人范旭東、李燭塵、侯德榜等愛國民族實業家以誓死不屈的風骨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將實業救國的追求熔入民族救亡的歷史洪流,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紅色基因和精神財富。
作為中國近代化學工業的策源地、中國純堿工業的搖籃,永利堿廠的誕生與發展,正是我國近代史上化工先輩們“淬冰礪骨照丹青,薪火續燃寫赤誠”的真實寫照。
抗戰西遷銘壯志 艱苦創業垂青史
永利堿廠是由范旭東、李燭塵、侯德榜、陳調甫、孫學悟等中國近代化學工業先驅,于1914年創建的久大精鹽廠、1917年創建的永利堿廠發展而成,與1922年創辦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并稱為“永久黃”團體。永利堿廠作為中國乃至亞洲首家采用索爾維法制堿的企業,歷經坎坷波折,于1926年6月成功產出潔白的純堿,其質量完全可以與洋堿相抗衡,范旭東為其取名為“純堿”,并確定商標品牌為“紅三角”,中國從此有了自己的制堿工業企業。
然而,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山河破碎,國土淪陷。日寇為控制我國的工業命脈,向永利堿廠提出合作要求。范旭東等人抱定“寧舉喪、不受奠儀”的決心,嚴詞拒絕,用行動彰顯了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1937年12月,“永久黃”團體拆除天津、南京兩廠的關鍵設備,組織千余名技術人員攜帶部分儀器、藥品、圖紙和書籍,輾轉長沙、漢口、株洲等地,最后西遷至四川。
建廠初期,范旭東、侯德榜等人在廠區前合影。
1938年,“永久黃”團體依托川西的資源稟賦,先后在四川自貢張家壩建設久大模范鹽廠及副產品廠等企業,在樂山五通橋建設永利川廠,恢復了黃海化學研究社和“全華釀造廠”的生產科研工作。其間,“永久黃”團體以芒硝為原料,用路布蘭法產出優質純堿,開鑿了永利深井,創辦鼎鍋山煤礦、植物汽油廠、陶瓷廠等企業,生產出硼砂、硼酸、棓酸、酒精等戰時急需物資,不僅有力支援了全民族抗戰,還為川西化工發展播下了紅色火種。
這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歷史。“永久黃”團體秉持民族大義,舍棄天津、南京、山東、江蘇等地工廠設施,千里跋涉西遷四川,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偉大愛國精神,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紅色基因和精神財富。距離永利堿廠建廠已經過去100多年,塘沽如今是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一部分,永利堿廠也并入渤海化工集團,整體遷到了新區。位于四川樂山五通橋的“新塘沽”,今天還完整保留著川廠的廠房設備和范旭東等化工先驅住過的宿舍,成為重要的工業遺址……滄海桑田,倏忽之間。變的是山川風貌,不變的是“永久黃”團體堅忍不拔的創業精神。
1941年8月,被日軍炸毀的永利堿廠運輸部。
這種精神被今天的渤化人不斷發揚光大。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渤化通過不斷提升設備工藝水平,以過硬的產品質量贏得市場先機。2005年,為了更好服務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發展大局,永利化工從天津濱海新區核心區搬遷至臨港經濟區,秉承以“相信科學、發展實業、顧全團體、服務社會”為核心的四大信條宗旨,以“責任所在、拼命為之、確保成功”和“五加二、白加黑”的韌勁和拼勁,統籌兼顧,于2010年年底產出純堿等產品,跨入了可持續發展的快速提升期。
建廠初期的永利堿廠。
純堿新法鑄榮光 勇于創新續輝煌
1939年初,為了提高制堿工藝水平和原鹽利用率,范旭東委派侯德榜等人赴德國購買察安法制堿專利,不料對方高價勒索并提出一些無理要求。范旭東和侯德榜怒不可遏,斷然拒絕,并下定決心自主研發新技術。為此技術團隊輾轉香港、上海和樂山等地,進行了500多次循環試驗,分析了2000多個樣本后,終于在1941年發明了可同時生產純堿和氯化銨的“侯氏堿法”(后改稱聯合制堿法),這一突破不僅開創了世界制堿工業新紀元,更在人類化工史上鐫刻下屬于中華民族的輝煌印記。
這種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創新精神,被一代代永利人不斷發揚光大。長期以來,永利化工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相水合法低鹽分重質純堿技術,建設了第一套大型國產灰熔聚循環硫化床粉煤氣化技術工業示范裝置,在國內率先實現制堿設備大型化、高效化、自動化,推動制堿技術和工藝裝備步入先進行列,為中國純堿工業做大做強樹立了典范。近年來,永利化工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強化創新驅動,在打破丁辛醇生產技術中羰基合成催化劑、醛加氫催化劑制備等技術壟斷的基礎上,先后研發出丁辛醇羰基合成銠膦催化劑的再生、甲醇羰基合成提產節能降耗等一批專利技術,用科技創新為百年企業注入了生命活力。這不僅是對“侯氏堿法”以自有技術開新局、謀發展創新精神的傳承,更是對“紅三角永遠追求卓越”理念的生動注解。
1943年,永利堿廠鑄造塔器現場。
光輝旗幟燃星火 沐浴黨恩啟新程
1943年,范旭東預判到抗戰形勢向好,看到中國必勝的曙光后,組織制訂了包括修復擴建塘沽永利堿廠、新建南京“侯氏堿法”新廠在內的“化工十廠”計劃。然而,計劃實施需要巨額資金,此時的國統區經濟秩序混亂,通貨膨脹嚴重,原料價格暴漲,永利堿廠陷入資金周轉困境,瀕臨破產。為求生存,范旭東準備創辦銀行,以便獲得周轉資金,不料阻礙重重。值此困境之際,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流砥柱的中國共產黨,指派中共地下黨員龔飲冰用黨的經費與范旭東合辦重慶建業銀行,解決了永利堿廠建設資金的困難。此舉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在經濟領域對民族工商界開展統戰工作的生動實踐,更為“永久黃”團體注入了永續傳承的紅色基因。
永利化工已成為石油和化工行業紅色教育基地。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永利堿廠重返塘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深切關懷企業發展,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職工們備受鼓舞,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漲,產品產量逐年攀升,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改革開放后,企業在國內率先實現制堿設備大型化、高效化、自動化,推動制堿技術和工藝裝備步入先進行列,為中國純堿工業做大做強發揮了示范作用。
如今的永利化工實驗室。
同時,永利化工以積極生產、創新創造的實際行動,先后完成國際堿廠援建及國內多地堿廠技術人才援助任務,見證了我國純堿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目前,永利化工已擁有年產30萬噸合成氨、50萬噸甲醇、50萬噸丁辛醇、40萬噸醋酸、80萬噸聯堿和4萬噸聚甲醛的生產能力,建有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加氫母站、光伏發電等綠色能源項目,2024年位居石油和化工企業銷售收入500強第58位。
永利化工光伏發電項目。
回望烽火歲月,喜看今朝盛世。百年變遷,改變的是企業的時代使命,不變的是融入血脈的實業報國精神。未來,永利人必將以持續的學習態度、扎實的管理作風、嚴謹的務實品質、創新的開拓追求,大力弘揚“四大信條”精神和“責任所在、拼命為之”的創業精神,矢志不渝跟黨走,凝心聚力促發展,為開創更加輝煌的“紅三角”事業奮勇拼搏,努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做出更大貢獻。
永利化工航拍全景。
(圖片由企業提供)
在海能公司祥海電儀運維車間,蔣榮新這個名字如同“專業”、“可靠”和“領航”的代名詞,深深植根于每位同事的心中。從一名基層學徒工到車間負責人,他以堅實的步伐踏遍各個廠區的設備角落,用不懈的努力和鉆研精神...
9月1日,十一化建內蒙分公司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項目凈化裝置現場氣氛莊重而熱烈,以“加強全面質量管理促進質量強國建設”為主題的2025年度“質量月”活動啟動儀式在此正式拉開帷幕。
8月28日,中國昆侖工程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承建的錦西石化公司成品汽油裝火車VOCs尾氣達標升級改造項目順利中交。這標志著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為后續裝置投產進程提速筑牢根基。
近日,中國商業聯合會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商業科技質量大會上,頒發了第十六屆中國商業聯合會服務業科技創新獎,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支撐農業減肥增效的功能微生物肥料開發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膺中....
近日,中化西南化工研究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西南院)自主研發的XNC-98-5大型甲醇合成催化劑在國家能源集團183萬噸/年大型甲醇裝置上使用近3年后,順利通過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現場...
“從儲層精細描述到注入參數優化再到壓裂改造施工,每一項技術都要緊扣開發難點,確保表外儲層潛力充分轉化為增油實效。”9月1日,中國石油大慶油田采油二廠第七作業區掛職副經理戴冰在作業區月度辦公會上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