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9月8日,農業新質生產力暨新型肥料產業創新發展調研組走進金正大集團,實地探究金正大新型肥料高質量發展之路,并對金正大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提出建議。這也將為新型肥料企業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促進整個新型肥料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作為民營企業,金正大能有那么多的實驗室、中心及研發隊伍,非常不容易。每一塊牌子后面都是金正大創新的力量、創新要素的聚集和創新思維的構建以及發展道路的高質量。”調研組成員、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原主任鄧小明對金正大科技創新成果給予高度認可。
“金正大是新型肥料產業創新的標桿企業。正是憑借良好的創新基因,金正大一直都走在行業技術發展的前列,這在國內是少有的。特別是在緩控釋肥技術發展方面最具有典型代表性。”座談中,調研組專家表示,金正大在26年發展過程中,不僅迅速成長為行業內的排頭兵,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基地,而且引領了中國新型肥料行業的技術革命。
緩控釋肥技術在中國發展堪稱不易。金正大集團總裁萬鵬介紹道:“由于美國、日本等國家對緩控釋肥技術進行封鎖,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研究該技術。2006年,金正大集團第一條年產30萬噸緩控釋肥產線投產,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也引領中國開啟了大規模緩控釋肥產業化之路。同時,通過積極探索推廣模式,他們使緩控釋肥產品在大田作物上得到大面積應用,實現‘貴族肥料’平民化。”
“此外,公司還承擔建設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牽頭組建全國緩控釋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參與制定控釋肥料行業、國家和國際標準,提升了我國緩控釋肥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萬鵬說。
調研組專家表示,以金正大為代表的一批企業,推動新型肥料技術從跟隨國外發展到掌握自主核心科技,走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尤其是金正大三獲國家科技獎,代表著其在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技術方面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在新的發展階段,金正大如何繼續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此,調研組專家建議,金正大要緊跟時代、國家、產業、國際發展,積極“走出去”,實現產品、技術、裝備、標準的國際化。另外,要發展新質生產力,利用新技術新產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在肥料增效化、功能多元化、營養全面化、藥肥一體化、綠色低碳化等方面下功夫。
金正大集團董事長李玉曉表示,創新是金正大最核心的優勢。未來,金正大將持續在科技創新、機制創新、經營數字化方面發力,打造企業“三大動能”“三駕馬車”,推動企業早日實現創新型、平臺型、數字化發展目標。
在8月2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張鎧麟表示,在《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實施過程中,國家發改委將進一步加強統籌、強化與各方聯動,做好“四個堅持”,凝聚“五方面...
8月28日,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面向全球發布時間序列大模型TPT2(Time-seriesPre-trainedTransformer2)。
中化新網訊9月2日,從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心連心集團”)獲悉,心連心集團近日成功在復合肥滾筒生產線完成工業AI養分優化系統(一期)項目試運行。長期以來,復合肥滾筒工藝生產...
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政府網發布消息,8月26日,開魯縣與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簽訂《豐原(北方)綠色零碳生物制造產業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書》。根據項目合作協議,豐原(北方)綠色零碳生物制造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
8月28日,全國首個資源循環領域示范基地——中國資環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在天津開啟試運行,將有力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帶動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